
名家看名家|马汉跃山水画的生命定律
来源:中国金融网 2025年07月17日 12时27分
马汉跃山水画的生命定律
何世红/文
山水本是天地自然的骨相,而在马汉跃的笔墨世界里,山石有了呼吸,云泉含着脉动,一纸丹青成为自然生命与人文精神对话的永恒场域。他的山水画突破了技法的桎梏,在笔墨浓淡、丘壑开合间,暗合着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定律 —— 那是传统与现代的基因重组,是南北风骨的气血交融,是诗心与画境的灵魂共振。
笔墨为骨:刚柔相济的生命肌理
马汉跃的笔墨语言,是山水生命最直接的呈现。他深谙 "骨法用笔" 的古训,却不困于一家之法。笔下线条如老松蟠曲,既有北派山水的雄健刚猛,如《九鼎莲花》中陡峭山峦的勾勒,笔力扛鼎,似能听见石质崩裂的脆响;又融入南派山水的舒展空灵,《青山为邻翠连天》里的云霭用淡墨层层晕染,笔锋轻转处,云雾便有了流动的韵律,仿佛能嗅到湿润的草木气息。这种刚柔相济的笔墨,恰如生命体中的筋骨与血脉,互为支撑又彼此滋养。
他对墨法的驾驭更见生命智慧。浓墨处如老柏覆霜,厚重得能承载千年岁月;淡墨处似晨烟漫谷,轻盈得可随风入画。枯笔飞白时,留有山石风化的斑驳肌理,像老者脸上的皱纹诉说着沧桑;泼墨晕染处,又显露出草木萌发的润朗生机,如春雨初歇后的新绿破土。这种 "墨分五色" 的变化,不是技巧的炫示,而是对自然生命从枯荣到盛衰的精准摹写 —— 正如天地间没有永恒的枯寂,也没有不变的繁盛,笔墨的浓淡转换,正是生命循环的隐喻。
丘壑为境:开合有度的生命格局
在马汉跃的山水构图中,丘壑的开合藏露间,藏着生命场域的运行法则。他的大幅作品如《日出尼山》,山峦层叠如波涛起伏,主峰巍峨如华盖擎天,次峰拱卫似群臣朝贺,开合之间暗合 "太极生两仪" 的宇宙秩序。前景的苍松扎根岩隙,中景的村落炊烟袅袅,远景的云海浩渺无际,从精微到宏阔,恰似生命从个体到群体的延展,每一处细节都在整体格局中获得存在的意义。
而小品之作更见匠心。尺幅之间,或取一涧清泉,或绘半壁危岩,看似截取了山水的片段,实则是生命场景的微观聚焦。一块孤石旁必有几株劲草,暗示着绝境中的生机;一汪浅潭上总浮着几片落叶,隐喻着时序的流转。这种 "小中见大" 的布局,如同细胞中藏着整个生命体的密码,在有限的空间里孕育着无限的生命可能。他的丘壑从不刻意求奇,却在寻常山水间见出生命的韧性 —— 正如山不必皆为五岳,水不必尽是江河,平凡处的坚守与生长,恰是生命最本真的姿态。
诗画为魂:意与境偕的生命觉醒
马汉跃的山水从来不是单纯的自然摹写,而是诗心与画境交融的生命觉醒。作为诗人与画家的双重身份,他笔下的山水始终回荡着 "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" 的韵律。《论画诗一百首》中 "笔落青山生古韵,墨融碧水漾新声" 的句子,恰是他创作状态的写照 —— 当他在《日出尼山》中以朱砂点染朝阳时,笔端不仅有色彩的明暗,更有 "东方红透千山晓" 的诗意震颤;当他在《青山为邻翠连天》中勾勒竹篱茅舍时,墨痕里不仅有物象的轮廓,更含着 "柴门闻犬吠,风雪夜归人" 的人文温度。
这种诗画共生的境界,让山水超越了地理的限定,成为精神生命的栖息地。画中的山路总是蜿蜒向上,似在隐喻人生修行的攀登;流泉必然奔涌向前,暗合着生命不息的追求;而空亭孤坐的老者,不是具象的人物,而是每个观画者内心的镜像 —— 在山水间安顿自我,在静默中与天地对话。正如他在画作中反复出现的留白,那不是未完成的空白,而是生命中最珍贵的 "余韵",让观者得以在虚实之间,安放自己的精神回响。
古今为脉:承变相生的生命基因
马汉跃的山水生命,更在于传统基因与现代精神的创造性融合。他曾系统研习范宽的雄峻、龚贤的沉郁、石涛的纵逸,却不做古法的 "传声筒"。在《九鼎莲花》中,可见宋人丘壑的严谨法度,却以现代构成感重构了山石的块面关系,如生命体的基因重组,既保留着传统的 "血脉记忆",又生出崭新的 "当代容颜"。这种 "师古而不泥古" 的智慧,恰如生命的进化 —— 唯有继承本源的力量,才能在变异中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。
他将西方绘画的光影意识融入水墨,却不破坏东方美学的空灵。《青山为邻翠连天》中,远山受光处用淡赭石轻扫,背光处则以花青晕染,这种微妙的色彩变化,让山峦有了呼吸般的明暗节奏,却始终保持着 "计白当黑" 的东方意境。这种跨文化的艺术对话,不是简单的技法叠加,而是生命对不同养分的兼容并蓄 —— 正如天地从不拒绝任何一缕阳光,真正的艺术生命,亦能在多元碰撞中获得更丰沛的能量。
站在马汉跃的山水画前,观者总能感受到一种超越画面的生命震颤。那不是技法的炫技,也不是意境的堆砌,而是一位艺术家以笔墨为手术刀,解剖自然与人文的生命密码后,呈现出的宇宙通则:刚柔相济方得长久,开合有度方能生生不息,承古萌新才是永恒的生命节律。他的山水,早已不是对自然的摹写,而是对生命本质的追问与回答 —— 在笔墨与丘壑的轮回中,我们终将读懂:所谓永恒,不过是生命以另一种方式,在丹青中继续生长。
马汉跃的山水画,以笔墨为基因链,以南北气象为双螺旋,以千年文脉为信息库,在当代意识的催化下,完成了其独特艺术生命的编码。这套“生命定律”,是传统山水画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生的活力法则,是文化自信在个体创作中的璀璨结晶,更是中华美学精神跨越时空、生生不息的有力明证。他的画境,便是这一定律运行其间所绽放出的永恒山水。
何世红简介
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七大洲问计低碳经济行动发起人,中国金融网、人民币杂志、国家摄影、艺术品金融、微摄、金融画院创始人。
现任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、中国金融网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、金融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、名医大典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、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中国金融安全文化创研院院长。
2009年—2011年率领“中国金融家与企业家七大洲低碳经济行”行动组走遍七大洲,将低碳经济的理念推广到86个国家和地区,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好评,同时带回了近十万张珍贵的低碳环保图片,被国际社会誉为“一个中国公民给世界的低碳长征”。9次登陆北极,6次登陆南极大陆,11年连续在非洲拍摄。在中外金融界和摄影界,他被公认为“在金融界最懂摄影,在摄影界最懂金融”的人。他积极倡导保护环境、倡导低碳经济、倡导低碳生活的责任如今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行动。
2011年担任低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执行主席。
2014年担任金融发展与风险管理组织执行主席。
2012年4月获得"达盖尔奖"。
2015年7月荣登全球华人榜。
2016年5月在联合国总部被世界联盟(One World for Life)授予全球最高荣誉大绶勋章。
2017年12月与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、冬奥会主席海博格先生共同担任世界摄影(旅游)组织国际委员会联席主席、世界摄影(旅游)大会国际委员会执行主席。
主要展览
2013年5月1日-2014年9月30日,“七大洲低碳行”作品在北京地铁沿线全线展出,创造了全球摄影作品展每日1000万人次浏览的世界记录。
2015年6月20日-27日,“七大洲低碳行”作品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出。
2015年7月20日-8月20日,“七大洲低碳行”作品在北京15国驻华使馆展出。
2015年9月20日-27日,“七大洲低碳行”作品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总部展出。
主要著作
区域经济类:《未来西北》(甘肃人民出版社,被公认为我国西部大开发第一部战略性著作)、《战略西北》、《创新西北》、《超越西北》;
金融类:《金融中国》系列丛书(中信出版社、上海人民出版社、经济出版社)、《中国金融大典》、《中小商业银行国际化战略》、《中小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新模式》、《塑造中小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》、《打造中小商业银行企业文化》。
马汉跃山水画作品欣赏
马汉跃简介
马汉跃,斋号借山堂。国家一级美术师,文化和旅游部国家艺术基金专家,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会长,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主任,中国行为法学会新经济法治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楹联学会理事、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国家画院首届访问学者,国家民族画院研究员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,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,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,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顾问,华北科技学院名誉教授,英联邦北京协会特邀艺术顾问。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、中国国家画院。历任《文艺报》中国书画博览专刊主编、《中国书画博览》杂志总编辑、人民日报出版社艺术中心主任、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、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国画研究院院长、特聘教授等。
多次在中国美术馆、中国国家画院、军事博物馆、全国政协礼堂、民族文化宫、81美术馆等国内重要场所及美国、意大利、阿根廷、日本、韩国、加纳等国家举办个展和联展,作品被海内外多家美术馆、博物馆及大型机构收藏,先后赴欧美亚非十几个国家以及港澳台等地区采风写生,进行展览和学术交流。曾获龙文化金奖、首届世界华人美术金笔奖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国际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、美国加州政府荣誉奖等。新华社《世界问题研究》、国务院《经济要参》等重要内参特发专稿予以介绍。
出版有长篇小说《多尔衮》《你是我的宝贝》、艺术文集《如是我闻一一中国当代艺术名家访谈录》、散文集《倾听》《赠你一朵春》、散文诗集《永远的红果树》《不沉的舟》、诗集《蔷薇集》《马汉跃抒情诗选》(中英对照)《论画诗一百首》、山水画集《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学范本精选——马汉跃作品精选》《借山问道一一当代美术名家作品集·马汉跃卷》《中国当代名家画集一一马汉跃》(大红袍)等文学、美术、书法著作三十余种。
相关资讯
-
云南丽江市永胜县委县人民政府向广大游客推荐永胜县特产沃柑
2023年03月27日 10时44分 -
共话经济增长新动能,和讯网第20届财经风云榜圆满落幕!
2022年12月20日 15时26分 -
2022年思维财经投资者年会:大咖共话穿越周期坚持长期主义
2022年12月02日 14时37分